当前位置:企业久要口碑网 >> 文化 >> 文章正文

展览|龙美术馆三个展览同时开幕:“中国色彩”从《暗物质》看

发布于:2020-12-01 被浏览:3291次

近日,上海龙美术馆(西海岸博物馆)举办了中国艺术家和日本艺术家松山义一的个展,以及邱世华、梁等五位艺术家的“中国色彩”集体展览。这三个展览看似不相关,但一路看展览,可以同时感受到不同门类艺术家的思想。

“中国色彩:走向绝对东方美学”展览现场

在11月中旬的上海艺术季期间,西岸几乎成为最热门的艺术目的地。在西岸博览会期间,美术馆的新展览也依次开放。当年的艺术界就像赶着展览会、艺术论坛、博览会开幕一样,有一个艺术团。

11月过去了,一切如常。在一个周末的上午,我们去了西岸,然后走进了龙美术馆,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给观众带来的体验,无论是天光展厅的明亮,还是负地板的深度,给大众带来了不同的展览体验和更多的思考空间。

“刘魁:Break//OVER”现场展厅,图为2020年龙美术馆(西岸馆)《暗物质》作品,照片:夏目。图片由刘伟工作室提供

从刘韡的装置到松山智一的架上,全球视野下的冲突与融合

走进美术馆,第一件作品来自刘魁。这个名为《暗物质》的空间装置占据了整个展厅。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抬头看着这个黑色庞然大物,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压迫感。《暗物质》生于2008年。从此,这部作品就根据领域专门制作。这部作品也开始了《刘炜:Break /OVER》。

之后,一个大型装置作品在展览空间意外遇见观众,《微观世界No.3》,《1098.1吨沙漠》,而同名装置《散场/OVER》,震撼了一个又一个角落,忍不住问一个问题,艺术家到底想表达什么?这也是看当代艺术作品时常见的问题。

相反,我认为展览序言中的一些单词列表被指出为“晦涩难懂”。其实离开文字,直接面对作品,先感受,似乎一切都变得简单了。

龙美术馆现场展厅(西岸馆),部分作品《1098.1吨沙漠》。

《1098.1吨沙漠》 (2020)由沙子组成,指向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冲突的核心区域,——中东、非洲或中亚——,从而引起对土地、殖民、贸易、气候等问题的关注。《散场/OVER》 (2020)指向遥远的星空。像人体、天体这样的雕塑,都是用各种符号堆砌而成,有“三体”一般的混合含义,带给每个人的具体感受因人而异。

“刘魁:Break//OVER”现场展厅,图为2020年龙美术馆(西岸馆)《散场OVER》作品,照片:夏目。图片由刘伟工作室提供

展览中还有一个叫《水果当早餐》的视频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有点戏谑,但是表现了时间和空间是如何让事物发生变化的。在昏暗的视频室里,抬头看到两个生梨的变化不规则地投射到一个尴尬的角落,也让人感到时间的流失。

在“刘魁:Break//OVER”展厅现场,图为2020年龙美术馆(西岸馆)视频作品《水果当早餐》,照片:夏目。图片由刘伟工作室提供

在二楼,我进入了另一个展览——,“松山志一:自然可以解决”,架上绘画再次成为主角。日本艺术家松山吉一对中国公众并不熟悉。但是看到展览耀眼的色彩,日本当代艺术的一些痕迹和属性出现了。

2020年龙美术馆(西岸馆)“松山知一:自然可解”展厅场景图,照片:洪小乐

扁平化,卡通元素,鲜艳的色彩,浮世绘构图.这些元素很快让人联想到以村上隆为代表的一批日本当代艺术家,但细看之下却大相径庭。松山池将日本传统色彩与炫目的荧光色彩相结合,将自己的审美经验剪辑成画面,在欢快的色彩画面上呈现出多样而矛盾的现代文化。细看作品,有手绘,有喷绘,有从容涂抹,有恣意笔法。画面中,跨越时空的信息被分解重构,原本无法共存的东西在画面中存在。特别是疫情时期的一些家居创作,从艺人的轶事,也描绘了当时群众的生活状况。

2020年龙美术馆(西岸馆)“松山知一:自然可解”展厅场景图,照片:洪小乐

研究了松山的背景后,1976年出生于日本,80年代随家人移居加州,开始了国际化的生活。他毕业于日本索菲亚大学,获得美国普拉特学院(Pratt Institute)商业管理学士学位和绘画与设计硕士学位,目前在纽约工作和生活。或者因为他的多元文化经历,他的作品兼具古典与现代、装饰性与概念性。

松山一,《我们通过网恋相遇》

在同时展出的抽象系列中,松山以纸鹤为题材,将其抽象化,并将这个象征性的图标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嵩山将民间信仰融入艺术,这在东方艺术中很常见,但被西方现代艺术所排斥,从而将本应属于抽象体系的绘画从西方习俗中解放出来,试图解构和重组艺术史本身的概念。

松山一,《桌面上的乌托邦》

中国色:国际语言与本土精神气质的结合

如果说松山Chiichi的作品传达了愉悦的色彩,《中国色彩:走向绝对的东方美学》是他走进美术馆负一层展厅时的另一种更纯粹的美学。展厅里的光线有点暗淡,但他作品微妙的色彩反而摇摆不定。

参加展览的五位艺术家,邱世华、梁、秦逸风和陈米君,都指向一种中国的哲学精神,尽管他们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包括白画、丝绸作品、白瓷、灰色摄影和水墨拼贴。

秦一峰,《2013_12_07 14:56 雾》,铝框109.9136.8cm,8x10英寸明胶银盐底片,自然光,曝光53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具体来说,他进展的时候,第一次看到的是秦一峰的摄影作品。他以一部分明式素朴家具和木材、太湖石等传统文人元素为基础,用大幅面相机的客观角度拍摄不同时间的照片,标注时间、温度和曝光量。主观上是耐心等待最合适的自然光条件来拍照,每件作品都是以拍摄时的确切时间来命名的。之后他用银盐手工打印,电脑放大最佳选择。最后,此时摄影记录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物件,还有明式家具腐朽的发现,还有多重空间组合的艺术。展览昏暗的灯光下,灰度摄影成排展示,看似同色系,却能看到物体细微细致的变化。展厅尽头用明家具制作的展台展示了其摄影的底片照片,并与作品配合形成另一种观赏。

还是因为“中国色彩”的主题,邱世华和刘建华展出了白色作品。邱世华的作品看似空白,却有不确定的风景浮现在平面内;刘建华的白瓷画,边缘像一张微微卷曲的白纸,实际上是精美无比的白瓷烧制。梁还是白绢做的,背后有生活和禅。

在“中国色彩:走向绝对东方美学”展览现场,观众观看了邱世华的作品,龙美术馆(西岸馆),2020,图片:林

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夏将这种趋于纯粹的审美体验称为“中国白”——,一种中国哲学的“虚拟白”。这种虚拟白色不同于概念单色画(劳森伯格)、抽象白色画(雷曼)、日韩白宇(李玉环)等。而是一种“虚白”,是虚无-空白与现实-整体的矛盾组合。

“中国色彩:走向绝对的东方美学”刘建华作品展,龙美术馆(西岸馆),2020,摄影:张京杰

"起初,十多位艺术家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小斌说:“从学术的角度来看,谁符合这个主题,中国当代艺术从‘星展’开始就一直在研究。到目前为止,一小群艺术家已经完成了学习,开始表达自己,他们的作品也是依靠中国文化的积累和转化。本次展览的五位艺术家,既有国际语言,又有本土精神气质,作品也比较成熟。”

“刘魁:Break//OVER”现场展厅,图为2020年龙美术馆(西岸馆)《微观世界 No.3》作品,照片:夏目。图片由刘伟工作室提供

标签: 松山 作品 美术馆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