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业久要口碑网 >> 文化 >> 文章正文

文化江润|上海和新疆人民的心是相连的 上海文化一直在路上

发布于:2020-12-09 被浏览:3251次

20世纪60年代,上海成千上万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我们是新疆好地方”的歌声中,远离家乡,参与援疆建设,在新疆这片热土上挥洒青春热血。从此,上海和新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新世纪以来,在对新疆文化援助的契机下,上海文艺界与新疆文艺界展开了更加频繁、深入、多样的艺术交流。横跨4000公里,上海的文艺轻骑兵时不时地到新疆各地旅行,新疆的艺术家们也经常从远方来到上海,在艺术交流中写下《两市友谊》。

上海人和新疆人是有联系的,上海文化一直在帮助新疆的路上。

去新疆

2014年8月,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邀请,上海交响乐团在乌鲁木齐举办新疆人民大会堂音乐会,为边疆人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音乐会。

在音乐总监龙宇的带领下,他推出并表演了一系列熟悉的中国作品。新疆爱乐乐团指挥阿布杜热赫曼阿尤夫也应邀登台,指挥演唱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他还和龙宇一起指挥演奏了一首《歌唱祖国》,将演唱会推向高潮。

尽管排练时间很紧,上海交大在对新疆的文化援助中尝试了一种新的音乐互动方式:上海交大的首席声部和新疆爱乐乐团的音乐人肩并肩,一起演奏音乐篇章。来到乌鲁木齐后,上海交通大学对维吾尔民族乐器——艾捷克产生了兴趣。

2017年9月,上海交响乐团赴新疆。

2017年9月,他移交了小提琴、中提琴、双簧管、长号四个四声部的四位演奏者,再次前往乌鲁木齐与新疆艺术学院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

在为期五天的新疆文化援助之旅中,四位表演者参加了几次有趣的公开课和工作坊,并带领一支由新疆艺术学院师生组成的爵士乐队举办了一场爵士音乐会。

在另一场互动音乐会上,交通和新疆艺术学院的老师组成了一个合奏团,表演了许多室内乐经典。音乐会还上演了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吴麦尔穆罕默德改编的变奏曲《——》专场曲目,并以西方乐器演奏了《十二木卡姆》。观众在新疆民间音乐中找到了新鲜感。

2019年9月,上海交响乐团赴新疆。

2019年9月,他刚刚在伦敦逍遥音乐会完成140周年全球巡演交接,马不停蹄赶往喀什,为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师生、上海援建干部等4000多人上演了激情音乐会。

在音乐总监龙宇的带领下,演奏了一批朗朗上口的中国作品,小提琴家宁风也带领演奏了改编自新疆民间音乐素材的小提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让喀什观众倍感亲切。欢呼声响彻喀什的夜空。回归演出时,《掀起你的盖头来》 《我和我的祖国》在上海和上海演出。观众自发挥舞五星红旗,在昂扬的音乐中感受到了民族向心力。

不仅海派交响乐响彻新疆,海派舞蹈也飞到了新疆。

2016年4月,在上海对口支援新疆总部的帮助下,上海歌舞团携舞剧《朱鹮》飞抵喀什盖尔剧院,掀起了观看朱舞姿灵动表演的热潮。

2017年7月,上海歌舞团携《朱鹮》飞抵乌鲁木齐,在新疆木卡姆艺术团剧场上演了一场舞台剧。上海歌舞团副团长王晶表示,为了保证舞剧质量,让新疆观众享受到最美的舞台效果,舞蹈之美、灯光之美都是从上海运来的。“新疆舞蹈文化资源太丰富,舞蹈太多。值得学习,互相交流,互相观摩,一定会促进我们的舞蹈艺术。”

2017年7月,上海芭蕾舞团赴新疆。

2017年7月,应上海对口支援新疆总部邀请,上海芭蕾舞团一行113人在喀什盖尔剧院上演了《天鹅湖》豪华版,让当地观众大饱眼福。

演出前两周,上坝的演员们已经开始训练,在炎热的天气里,他们每天继续排练八个小时。上坝在演出前也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准备,克服剧场设施的不足,比如搭建帐篷供演员化妆更衣,自带舞台灯光等辅助设备。为了演出,上坝还做了全套服装和布景。

演出座无虚席,由48只天鹅组成的“天鹅海洋”彻底征服了喀什的观众。有个半岁多的老同志说家里古典音乐唱片很多,但我从来没有机会现场看芭蕾。如果去上海看,通行费、住宿费、门票都很难承担。“感谢上海文化援助项目,让我有机会在我家门口看到如此精彩的表演!”

2020年10月,上海群文志愿者赴新疆。

除了专业院校,上海群文志愿者也为新疆文化援助做出了贡献。

2020年9月和10月,上海群众艺术馆和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组织团体志愿者“青铜音乐工作坊”,前往喀什巴楚、沙车、泽普、叶城,11天内举办8个学生场和1场教师专场演出。

为了取得更好的演出效果,演出团队从上海运来音响、舞蹈、灯光设备,技术团队每两天通宵,抓紧时间做个过渡,搭好舞台。第一天演出团队遇到沙尘暴,有些人还在水土不服。

从爱国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到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再到《冰雪奇缘》,表演牢牢抓住了学生的眼球。邺城县委副书记李亚民说,这里的学生生来就喜欢唱歌跳舞。这样的表演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我希望我们能与上海开展更多的文化合作和交流,滋润这里的老师和青少年。”

来上海

在上海的大本营,上海的文艺界不断在讲述和传播新疆的故事。

早在2013年,上海戏剧艺术中心主任雷国华就执导了一部话剧《沙枣花香》,讲述了半个世纪以来上海两代人援助新疆的故事。演出团队汇聚了上海戏剧界的资深演员、上海戏剧学院的师生、新疆艺术剧院和新疆剧团的戏剧同仁。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男主角张晓明说,知边的历史与上海千千万万个家庭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在《沙枣花香》上演之前,上海新疆的老知青都很重视。很多人看完都热泪盈眶,感谢创作团队“诉说人生情怀,为青春留下足迹”。

2015年10月,新疆艺术剧院国家交响乐团来到上海。

2015年10月,上海民族管弦乐团举办了大型民族音乐会《我们在新疆的好去处》,并上演了《双城音乐会》。

演出前,民乐团组织一批演奏家、作曲家深入古城大坂、天山脚下,与当地音乐家交流,学习当地民族乐器的配器和演奏技法。在此基础上,五位作曲家新创作改编了一批与丝绸之路和新疆人文精神有关的作品。

演唱会前半段被《达坂城的姑娘》 《阿拉木汗》 《半个月亮爬上来》等新疆民谣包围,让观众充满了维吾尔族风情。下半年主要推广五位作曲家的作品,《楼兰意象》 《天山晟》等新作不逊于老歌。

演出前一个月,上海民族乐团专门派一名指挥到新疆为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排练。演出期间,38人的新疆组在舞台中央,近80人的上海组在两侧。从头到尾都是两个团温暖喜庆的合奏。

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经过一路的创作、排练和演出,觉得新疆有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而上海有很强的创作资源和技术能力。双方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提高,在艺术上深度融合,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融合统一。

2016年10月,沙车县艺术团来到上海。

上海作为中国最活跃的表演市场之一,也是新疆文艺院展示自己的前沿。

2016年10月,沙车县委、县政府与上海援疆前线指挥部沙车分局联合出品的音乐剧《丝绸之路》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青年艺术创作周——”,在浦东巡回演出一周。

沙车县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的发源地。《阿曼尼沙罕传奇》讲述了阿玛尼沙涵公主用一生的心血浇灌“艺术之花”十二木卡姆的故事。

演出前一年,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的创作人员深入沙车,学习十二木卡姆的音乐传统,收集阿玛尼沙汉的传说,了解当地的民族服饰和民俗风情。

对于谢迪导演来说,带领莎车县文化艺术团的演员用维吾尔语完成一场音乐表演是最大的问题。另外,演员之前没有音乐表演经验,创作团队要普及音乐理念,帮助他们进入角色。同时,沙车县艺术团的工作人员也参与了幕后制作,对音乐剧的制作流程和舞台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经过这次排练,上海的创作团队和新疆的演员成了好朋友。

2017年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歌舞团来到上海。

2017年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歌舞团创作的舞剧《阿曼尼沙罕传奇》来到上海美其大剧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西北大漠的传奇。60年来,几代兵团成员历尽艰辛,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的故事。《戈壁青春》堪称这些难忘岁月的“缩影”。讲述了青年从上海来到新疆兵团支援边疆建设的故事。青春和爱情与戈壁沙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排演的第一部舞剧,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等80多名演员参演。通过打夯舞、镰刀舞、麦穗舞、红绫舞、冰渠舞等编导。舞剧艺术还原了兵团人的生活,也诠释了边疆青年初到边疆迷茫,坚信扎根边疆的心路历程,感动了上海观众。

2019年8月,喀什歌舞团来到上海。

2019年8月,在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上海边防指挥部和喀什文化旅游局的组织下,喀什歌舞团一行60多人专门安排了《戈壁青春》专场来上海演出。演出旨在展示喀什的新形象,传播喀什人的新风貌,表达喀什各族干部群众对上海援疆的感激之情。

这两周,喀什歌舞团进入浦东、闵行、宝山、静安等多处文化场所,以热烈的歌舞,引起了在场众多老知青、助老干部的强烈共鸣。闵行区莘庄文化活动中心两场演出的门票很难买到。闵行区文化旅游局专门策划了网络文化云直播,近15万观众在线观看。

标签: 新疆 上海 喀什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