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业久要口碑网 >> 文化 >> 文章正文

龚毅等四位民乐人士同台 与上海民族乐团演奏《丝竹春秋》

发布于:2020-11-30 被浏览:3362次

古琴演奏家龚毅、作曲家顾、笙演奏家翁、琵琶演奏家不仅是民族音乐的大师,而且与上海民族乐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1月29日晚,在上海音乐厅,四人与上海民族乐团同台演出,汇聚了著名的民间音乐“丝竹春秋”音乐会。

四个人和上海民族乐团同台演出

作曲家顾是上海民族乐团的老团长。现场,上海民族乐团在驻团指挥姚申申的带领下,连续演奏了顾的《将军令》 《岁寒三友——松、竹、梅》。前者写于20世纪80年代,改编自传统器乐品牌,后者是顾晚年旅居海外时的原作。

当晚,78岁的顾天真烂漫,还作为嘉宾指挥与61岁的琵琶手牵手,共同演奏了他的琵琶协奏曲《王昭君》。

《王昭君》是根据王昭君远嫁漠北,留下范的故事创作的,过去有很多名家表演。吴玉霞的首次演出带来了新的诠释。“她有她的理解,有她的处理,很有道理。”顾对说道。

吴玉霞从小生活在上海,曾多次与上海民族乐团合作。通过这次合作,她发现上海民族乐团的一批年轻演奏家给乐团带来了新的氛围。

"老艺人是民族音乐的宝贵财富."顾认为,上海民族乐团一向尊重传统和老艺术家。“没有传统,也没有老艺人在乐团里扮演角色。感觉不一样。有很多地方值得年轻人学习、继承和发扬。”

翁,现年71岁的笙演奏家,曾指挥演奏德国作曲家施耐德的笙及乐队作品《易》。受国内《易经》的启发,三个乐章表现出激情、忧郁、平和的音乐情感。在这样一部艰难的现代主义作品中,翁法真游刃有余,给管弦乐队的表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龚毅也是上海民族乐团的老团长,连续演奏了两首《潇湘水云》 《乌夜啼》的传统古曲。

“南宋时期社会不稳定,知识分子觉得时局落了,写了《潇湘水云》,艰难,跌宕,很好听。另一种风格也要改变,所以我选了《乌夜啼》,向往自由,向往美好。500多年来,它的歌词结构和技术手法与今天的许多音乐创作基本相同,比普通的古曲更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龚说。

很少有人知道巩义与《潇湘水云》重聚,以难缠著称。一年多前,他的左手出现无力、手指不能自由缩回、长时间不能弹奏难曲等症状。“如果以100分为标准,我现在已经85分了。”

前段时间在双十一晚会上,79岁的龚毅和乐华七个儿子中的NEXT的七个“小鲜肉”在《竹影琴声》上进行了跨界合作。有些人很惊讶,有些人很困惑。

“有人说,古琴怎么会走到这种场合?小鲜肉的长袖是什么?但一定要老派,摸摸胡子,穿小布衬衫。是古琴吗?”

龚毅认为,艺术功能多种多样,人们的审美也是多样的,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艺术必须是正面的,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应该拓宽他们的视野。“你可以听听古歌,听听现在的新创作,听听移植的流行音乐,目的就是为了推广这门艺术。”

标签: 乐团 上海 民族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