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业久要口碑网 >> 文化 >> 文章正文

如何度过古冬?如何抵御严寒?

发布于:2020-12-18 被浏览:3370次

天气越来越冷,各种保暖装备都要上阵了,空调,暖气,电热毯,暖宝宝,秋衣,羊毛外套,羽绒服,雪地靴,耳罩.

那么,古人是怎么熬过冬天的呢?他们有什么保暖的方法?接下来,我们一起旅行回到古代,看看古代人是如何抵御寒冷的。

自古以来,就有不同的保暖方式。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能够使用和控制火了。在这一时期的住宅遗址中,也发现了燃烧的土面和有火的灶坑。可以推断,当时的人主要靠烧火取暖。

半坡遗址出土的房屋中,有一种半地穴房屋,一半建在地下,只是为了御风保暖。屋内地面中间挖一个坑,周围用土夯实,用来烧火取暖。它被称为“火塘”。

在很多少数民族,火塘还是很重要的,是当地居民取暖、点灯、做饭、睡觉甚至进行人际交往、聚在一起商量事情、在家拜神的重要场所。

春秋时期,用器具烧炭取暖,器具的名字叫辽禄。炉子上通常装有一个木炭簸箕,用于转移火种和添加木炭。然而,御寒的方法不仅仅是烧炭。

秦朝时,贵族和宫殿里出现了“壁炉”和“火墙”来取暖。

考古学家在咸阳宫遗址的浴池旁发现了三个壁炉,其中两个用于浴室,三楼靠近最大的一个,应该是秦皇使用的。在壁炉中,木炭主要用于御寒,排烟口放置在室外,避免木炭中毒。

此外,在秦兴乐宫遗址也发现了火墙的做法。这种特殊的墙最早是在法庭上使用的,它是由炉子排出的烟气通过垂直砖制成的中空短墙加热的。

防火墙的加热使室内空间更加立体,对墙壁的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室内空间不合理、外部维护结构保温不充分、防火墙材料选择不当都会对防火墙的舒适性产生影响。

火道也直通皇帝御床和太后嫔妃就寝的炕床之下,形成温暖的炕和温暖的亭,使整个宫殿温暖如春。

除了使用火墙之外,古代皇帝还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加热方法:用胡椒粉刷墙壁。

汉代皇宫内设有温室大殿,殿内铺上捣有花椒的泥巴保温,再挂上富丽堂皇的挂毯和羽毛帷幔,铺上豪华的西式毛毯,被称为“椒房殿”。当然,这些取暖方式只有贵族和皇帝才能享受。

对于普通人来说,家里只能布置一些简单的防火。起初,人们用泥土作为支撑天然石板的洞,点燃后,他们还可以防止火逸出并引起火灾。后来,人们把它和炉灶连接起来。

火炕是北方民间常见的取暖设备,集做饭和取暖于一体,高效利用资源,避免浪费。是独立住宅供暖的好解决方案。

“围炉而坐”是古代非常常见的冬季场景。无论是诗词还是书画,火盆都频频出现。

火盆本来是用泥做的,在火盆里烧炭火达到加热的目的。火盆最大的特点是传热慢,但隔热性能很好。发展到后期,有条件的富裕家庭会用精致的金属火盆代替粘土火盆,还会在火盆的侧面刻上吉祥的花朵。

现在很多农村家庭都是利用冬天吃东西后灶膛里的火还没化成灰烬,然后刮出来放在火盆里,可以用脚或灰耙压实,供家庭取暖。

从殷墟甲骨文中的“秋”字可以知道,古人最早是穿皮衣御寒的。

贵族一般都是用珍贵漂亮的动物毛皮,如小羊皮、狐皮、貂皮等制成,保温效果极佳。因为貂皮大衣很珍贵,大多数人都不允许貂皮。到了明清时期,官方礼仪制度仍然有严格的规定。

而普通人的皮衣,多由鹿皮、羊皮、狗皮制成,如果连这些也花不起,只能靠亚麻布来御寒,在袍子里塞满凌乱或陈旧的丝绵来保暖,保暖效果很差。直到元明时期,棉花逐渐部分取代剑麻。

唐朝时,人们用铜制作手炉,形状为椭圆形。它们被广泛用于法庭和民间。炉子放在火上或有余热的灰烬上,炉子上盖着盖子,可以放在袖子里暖手。

到了明朝中后期,手工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完善的状态。随着社会的进步,手持炉逐渐失去了使用价值,但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收藏家喜爱的艺术品。

既然有手灶,自然就有脚灶。脚灶比手灶大,可以放在脚下取暖。家里多使用脚炉,但是很多家境比较好的孩子如果上学会准备脚炉和燃料来保暖。

还有一种出现在宋代的便携式取暖器,名为“唐婆子”。“汤”,古汉语指开水;而“贱人”则起着陪人睡觉的作用。

一般由金属或陶瓷制成,形状类似于一个没有壶嘴的大水壶,里面装满热水,盖上布盖。睡觉时可以放在床上保暖。这种发热物体直到近代才在其他地方使用。

泡温泉御寒。早在西周时期,周幽王就在骊山修建了“星汤”,就是在骊山修建的。当我到达唐玄宗时,我在山上建了一座宫殿,并把它改名为华清宫。

规模更加恢弘丰富,两亭四门四层五汤十厅。唐玄宗每年都带杨贵妃来此设宴沐浴,以避冬季严寒,直到次年春天才回到京城长安。

华清宫的飞爽殿是玄宗避寒的寝宫。大厅的柱子被设计成中空的。每年冬天都会往里面注入天然温泉水,这也是现代取暖的雏形。

到现在很多古代的取暖物品还在使用,有些是在以前设计的基础上改进的,不得不佩服人类的智慧。

古之家-古中国,一个以古建筑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筑互联网创新平台!以线上线下的模式,打造互联网文化,传承和弘扬建筑文化,将传统的优秀文化植入建筑材料,让建筑从源头上拥有文化,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融合中西,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标签: 火盆 火墙 手炉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