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业久要口碑网 >> 文化 >> 文章正文

上海海滩的假药王是如何靠糖水燕窝发家致富的

发布于:2020-12-28 被浏览:3020次

太阳底下无新事

1899年10月的一天,上海《中外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食品小识》的短文。作者是《青年报》记者吴,曾是《采风报》《奇新报》《寓言报》《老上海卅年见闻录》等多家小报的主笔。

说来也怪,这篇文章的题目虽然是“吃”,但并没有讲吃的每一个字。作者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自己作为一名清朝媒体圈一线工作者的养生经历:

最近感觉身体被掏空了,吃不起饭,每天都很困很无力。我家买了这个药丸和那个补药膏,但是中药太麻烦吃不下。他钓了三天,晒了两天网,还是不行。有一次去苏州,不小心吃了包里的一些吃的,居然“和朋友去虎山旅游,来回走,几十年三十里都不觉得累”,于是喜出望外,决定带很久,给了几个朋友。是什么宝宝?原来是“华兴公司燕窝里的一盒糖精”。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一个包含所有元素的软广告。有场景替代,有焦虑炮制,有竞争产品想先推广后打压。在文章的最后,它还引出了金主之流:”.是燕窝的优点吗?难道没有法律控制吗?还请做公司老板。”这家公司的老板,姓孙明瑞,名字叫镜湖,是清末上海著名的毒贩,中国糖水燕窝摇曳历史第一人。

在清人眼里,燕窝真的是个好东西,被认为是“补品中最珍贵的”,尤其受到上流社会的追捧。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委托香港商人下到南洋一级燕窝“海淘”祭奠母亲。当时燕窝主要从暹罗、吕宋等地进口,再转卖到长江港口。在富人多的江浙一带,每年进口燕窝的支出近20.2万金。

假燕窝通过当时的知识分子和报纸“介绍”了富人。冯的画

哪里有市场红利,哪里就有无良奸商。与上海医药界厮混多年的安徽商人孙镜湖,看到了燕窝的甜蜜点,于1896年成立了上海南洋华兴燕窝有限公司,推出了一种名为“清补燕窝糖精”的全新滋补品,据说是老祖宗的秘方。收集最好的南阳燕窝,用西方方法加工,可以起到“填精养神,润肺生津,开胃健脾,强肾强肝”的作用。

由于资料有限,不可能确切知道一百年前燕窝的糖精成分是什么。但翻看清末民初上海学者的笔记,可以看出是真的假的,类似今天糖水燕窝的套路。陈武沃《万国公报》提到:“燕窝糖精是20年前上海流行的美食。据说是从暹罗燕窝提炼出来的,是滋补圣剂。其实就是漆糖掺了香料掺进耳朵里!”还有说白萝卜絮加冰糖,鱼干粉加糖粉。总之货不对,成本极低,跟燕窝没关系。

外来和尚会念经

说来也怪,燕窝里的糖精,不含燕窝,标着四元一盒的极高价格,却能在人人都有一双雪亮眼睛的上海沙滩上,卖出“几个月三倍市场利润”的爆款结果。这个孙老板真的有孙行者的本事吗?孙京虎的销售门道真的很厉害,但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抓住消费者的心。

在世纪之交的晚清社会,“师夷长技,自强不息”的主旋律被唱得自上而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洋务运动席卷全国。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的先进性,他们对外国商品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燕窝糖精是一种滋补药物,孙镜湖的第一波操作就是以这种崇洋媚外的趋势开始的。他拉拢了一位重量级的外国咖啡公司股东,——美国传教士林乐志。林自咸丰年间来到中国,致力于翻译和教育。作为中西书院和《万国公报》的创始人,在上海口碑不错。有了这个外国招牌的加持,燕窝糖精自带了一个高高的滤镜,顾客打开盒子就能看到林医生写的赞。如果当时有朋友圈的话,不可避免的要开箱拍照。

《申报》

有外国名片,就得有外国里子。孙镜湖充分利用民众对“赛先生”的好感,打着科学养生的旗号,以一个葡萄牙“赛克斯”的名义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摆出一副知事的姿态,普及燕窝的功效原理,辩证地分析这个东西的利弊。无论哪一个好,都不容易知道,但普通人很难分辨其真伪,往往花钱多,“买匪”。

最后外国和尚会念经,读者很难不按照“赛克斯”的套路,接受燕窝糖精的广告给他们洗脑:”.我们公司煞费苦心,实现了自己的新法,募集了巨款,直奔暹罗、南阳等地。监督上品,用机器除去它的瑕疵,用化学提取它的精华,并调整它的真实味道,产生糖精.

也是“机器”、“化学”等不太清楚的西方词汇。也是西式的吃法,方便,随时可以和你一起吃。也是消息灵通的外国人推荐的。孙京虎对燕窝糖精的定位准确,尴尬。一个具有西方背景和技术特征的全新产品,一个彻底改变中国传统燕窝吃法的“后浪潮”,甚至昂贵的价格都成为西方品质的有力证明,让

事实证明,这种模糊和挪用西方科学概念的宣传手法,极大地戳中了人们的求新求异心理和病弱焦虑,从而确立了糖精在燕窝的市场地位。虽然不乏有识之士痛斥其为“偷学,为的是炫耀欺骗和恶行”,但挡不住货的效果极好,以至于模仿者不断跟风。例如,几年后,另一个著名的上海滑头毒贩,黄楚九的“爱罗卜脑汁”,也用同样的方法把无用的假货炸成炸药。

力桑不如“网红”推

当然,仅仅一个虚构的外来基因不足以让燕窝糖精战无不胜。孙镜湖毕竟是一个自己在上海打下假药广告文化产业的人。病毒式营销和碰瓷式炒作是他的绝活,他总是敢说大谎。

早在1890年,他就以北京同仁堂分店的名义,开了一家假同德堂,用“要在京都久负盛名”、“要在太太医院受教”等广告词进行欺骗,伪造了曾国藩、左、等大佬赠送的若干匾额,公然挂在店里,在报纸上登了几天广告。确实有很多人被忽悠了,逼着同仁堂亲自来上海开分号听真相。

说到燕窝推广糖精,孙镜湖有了新的招数。一大早,他就把目标客户群锁定在官员和知识分子阶层,不仅看中了它的经济能力,还看中了它的高频消费场景:关注官场人情往来,谁还没求助?糖精,西方方法祝福的燕窝,时尚又贵,显然是表露心意的最佳选择。基于这一思路,孙镜湖在广告词中特意勾勒了“外敬宪法,内侍老亲”的使用场景,并不贴心。

找到客户后,下一步就是发动舆论攻势,在当时的大众媒体——报纸小报上搞无休止的信息轰炸。就像当时人们说的,“采取广告政策,大有进步,说糖精是怎么从燕窝里造出来的,

孙镜湖邀请了一大批士绅名流来宣传燕窝糖精,尤其是一些来自老年人的学者。比如,当时翰林院编校的大儒俞樾(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的老师)80岁,《申报》上发感谢信,说感谢某君送了一盒燕窝糖精,看包装就知道是人间至宝。服务的成果是不可思议的,比喝一百剂人参还爽,于是他的朋友们争相购买,让他天天享用。——这分明在暗示读者:送恩公先生,就是送燕窝糖精!

系列里有几个大佬。比如90岁的资深记者、翻译沈玉贵,在《补益人身燕窝糖精粉》发表文章《采风报》,把自己的听力和视力归功于每天从燕窝里拿糖精。很快《游戏报》转载了这篇文章,加上盛宣怀之父康生的读后感,说盛老被市面上的养生补品弄得眼花缭乱,正巧看了沈老的推荐,立马买下来试一试,而且是“诚不虚名”。

为了扩大声势,孙镜湖像现代企业家赞助文化体育活动一样,于《燕窝糖精谱》发起征文大赛,对燕窝糖精大加赞赏,并利用文人好胜之心,制作了鼓吹燕窝糖精的长歌短句。最后把这些恶心的诗词编成了一本书《游戏报》,孙镜湖请官员名人作序,送给老用户和各种潜在消费者,实现了二次传播。

清末各种报纸,最上面的是《游戏报》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参与这场闹剧的《官场现形记》主编李也对小说爱好者进行了谴责。几年后,他的名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问世,讽刺了一个叫胡的奸商,他的雇佣军活动和假药与现实中的孙镜湖一模一样。

无独有偶,开头提到的吴,后来成为著名的谴责小说家。在自传《商界鬼蜮记》中,他以“沈”的名义宣传了孙靖虎的崛起历史和上海医药界的各种丑闻。《一石一千浪》等世界小说,《医林外史》 《医界镜》 《歇浦潮》 0103010都影射了孙氏的骗术,孙镜湖的把戏终于被大众所知。

到了民国初年,孙镜湖臭名昭著,但由于长袖善舞,还是做得不错。可惜的是,有正义感的李、吴,都在四十多岁时因病致贫而死,落到清末的穷途末路。而造假伤人的专家孙镜湖却活到了20世纪20年代。他不仅在沙滩上一直享受着名人大亨的地位,直到去世,还吸引了一批死后的模仿者,至今未失。

标签: 糖精 暹罗 南洋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