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业久要口碑网 >> 文化 >> 文章正文

蒋:这本书是关于老师的 它创造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大话题

发布于:2020-12-04 被浏览:3454次

看了《启功教我学书法》这本书,感慨良多。在我看来,这本书虽然是小书,但却创造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大话题,解开了气功老师生前死后留下的一些“谜团”。

谜团之一:启功老师为何独膺如此多的荣誉和光环

启功先生曾任全国图书协会主席、西陵印刷学会会长、中央文史博物馆馆长。拥有如此高的头衔在中国当代文坛是非常罕见的。

对此,总有人说:单从书法艺术来看,老师应该比不上“南沈北吴”,“南沈”是上海的沈,“北吴”是天津的;在绘画和鉴赏方面,有很多人和他并肩而立。但是为什么气功老师同时获得那么多荣誉和光环呢?对于这个“谜”,这本书的作者陈启智在他的书中完美地解决了它。

在上个世纪初,学者大量涌现,大师齐头并进的时候,就学习而言,只有清华、燕京有一批年轻的教授,当时气功只是助教;就绘画而言,别说齐白石、张大千、吴湖帆,就算和金城湖社画会的那些画家相比,启功先生也只是北平的一个画家,并不在前列;书法也是如此。

直到新世纪前后,气功先生才受到大家的追捧。这本书里提到,全国书协主席连任时,启功老师在上海,不在场,但大家一致举手选举他;选西樵印刷社社长也是如此。他不想要。每个人都只是给他戴上这顶帽子;他当然没有争取文史博物馆馆长。

80年代有幸接触过一两次气功老师。他的作品在《今晚报》发表后,我们想把稿费寄给他,问他家地址是几排几号。

他说:“孩子,请不要给我寄钱。我不要钱。要钱没用。另外,你把货款寄给我,给我带来了麻烦,我不得不去邮局取。你不把稿费寄给我,我谢谢你。”

气功老师真诚难忘。

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读到做人的一个伟大道理:放弃得多,就什么都不用做;你抱的太多,钓的太多,人家就不给你了。

《启功教我学书法》 ,陈启智著,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气功老师因为他的人格魅力,受到那么多人的追捧。在任何地方,任何领域,他都后退一步。他永远不会在强光下,也不会在焦距内。

从这本书可以看出,他对任何名利都漠不关心。白居易有一句诗说:“不多带公器,少求为好。”气功老师真的不想名利双收,所以凭借人格魅力超越了同时代人,依然光芒四射。

谜团之二:启功老师为什么把荣誉给了陈垣老师

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气功老师的正能量,可以和我们的灵魂、心灵、行为相比较。1983年,启功先生在日本举办了一次书展,但他没有做任何宣传。

20世纪90年代初,他在香港又举办了一次展览,卖出了100多幅书法,赚了100多万元。但他不想卖钱,他想把钱用作基金。当时大家都以为基金会是以启功的名字命名的,但他没有这样做,把自己的名声都给了老师陈远。陈远的书店叫李云书店,基金最后叫李云奖学金基金。

气功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本书解决了这个“谜”:启功不是为了自己卖人物,而是为了老师卖人物,这是对老师善良的一种回报。

因为在最困难的时候,陈远给了他最大的帮助,使他能够养家糊口,安定下来,在文化学术界立足。

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的好,总是为老师做事。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以铜为镜,可以穿衣。以人为本,能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道如何取代。”

谜团之三:“启体”行书 《千字文》 是怎么写出来的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如何做人,如何在逆境中学习书画的问题。“文化大革命”后,大家都知道,他们在下大力气做字画、读书、学习的时候,往往并没有增加生活的重量,反而可能在生活中消极,成为犯罪,甚至被贴上“反革命”的标签。这本书的作者陈启智偷偷请气功学习汉字。

所以这本书给出了如何在逆境中做人,学习,画画的最好答案。

例如,在书中,启功老师写了《千字文》。这个行书,《千字文》,写于1972年。我相信年轻的红卫兵和当年那些打砸抢的肯定不知道《千字文》是什么。

然而,陈启智提议并请启功老师给他写一本书。“既然你不让我撕你抄的大字海报,你就写《千字文》吧。”气功老师写的。世界上很多事情都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这个《千字文》是气功老师留下的书法宝藏。如果陈先生不是真诚和渴望向他的老师学习,启功先生就不会写它。1972年,在那种情况下写这个《千字文》是违背世界的。但是,在学生的委托下,气功老师许下了诺言,承担了风险,却给我们留下了世界上唯一的行书《千字文》。

气功老师的学习就像冰山一样。我们今天发现的只是冰山一角。我们不知道水有多深。像他的《诗文声律论稿》,读诗是必须的。我相信这篇短文是从气功老师的诗词知识中凝练出来的,就像几缸水凝成砚墨一样。

谜团之四:启功老师的人生记录为何有一段“空白”

关于气功老师的书很多,都是讲他的皇族血统,没落的家世,或者是“文革”前,改革开放时期。从文革前期到改革开放,这是启功先生人生记录中的一个空白,没有人写过他人生的这个阶段。

陈启智老师在书中指出:当时还没有人真正接触过气功老师。当时,北师大6000多名学生之一的陈启智非常幸运。他在农村工作期间,通过换店认识了气功先生。当时书法是在异常情况下偷偷学的,是地下活动。然而,由于自己的爱好和内心的爱,陈启智总是跟随启功老师。

应该说这本书填补空白的贡献应该是第一位的。它的内容不是道听途说,也不是基于其他材料,而是陈启智的亲身经历,完全第一手资料。这也是这本书的珍贵之处。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5年4月20日的《北京日报》。

标签: 先生 谜团 这本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